最美人間四月天,似曾相識燕歸來。4月9日,應富陽裡山鎮黨委政府的邀請,近代杭州籍思想家、理學家夏震武先生後人從香港、南京、杭州等地返鄉祭祖,踏看靈峰精舍遺址、夏震武故居。在随後舉行的座談會上,富陽區政協、裡山鎮、設計單位介紹了相關情況,并征求夏震武先生後人關于靈峰精舍複建項目設計方案修改意見。

夏震武(1854年—1930年),原名震川,字伯定,号滌庵,富陽靈峰十莊(今裡山鎮)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進士。短短數年内,當地又出了朱彭年、何鎔等進士,因這三人的住宅相距僅百步之遙,故有“百步三進士”的美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夏震武應慈禧太後、光緒帝之召,奔赴西安,上《應诏進言,謹陳中興十六策》,堅決反對屈辱求和。宣統元年(1909年),夏震武被選為浙江教育總會會長,旋兼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監督。“木瓜之役”後,夏震武赴北京京師大學堂教書。清帝退位後,夏震武便束發古裝,隐居講學。

民國七年(1918年),學生劉可培等發起捐資,在隐岩崗建靈峰精舍。靈峰精舍正廳三間祀孔子,兩旁以顔淵、曾參、子思、孟子及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程颢、程頤、張載、朱熹作為配享,仿制一批樂器、禮器,于每年春秋兩季擇日舉行祭孔大典。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孔子學院”,全國除西藏、新疆、青海外,各地都有慕名而來的學生,甚至朝鮮、越南、日本也有人來此求學,先後有學生一千餘人。“好學多佳士,間關萬裡從”,靈峰精舍一時成為發揚傳播中華理學的殿堂。

夏震武以“居敬、窮理、力行”為講學宗旨,宣揚孔、孟、程、朱之道。生平著述有《人道大義錄》《靈峰先生集》《〈資治通鑒後編〉校勘記》《悔言》《悔言辨正》《襄說考證》《大學衍義講授》《寤言質疑》《孟子講義》《論語講義》等。2015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之《夏震武卷》,編者認為夏震武的例子“揭示了近代尊西崇新的大背景下,一位矢志堅守理學傳統以承繼道統自命的讀書人所遭受的困厄”。

民國十九年(1930年)夏震武病逝,靈峰精舍後來仍有少數學生來此讀書,互教互學。上世紀50年代後,靈峰精舍的房屋逐漸頹敗、倒塌,如今隻存遺址。

2017年,在杭州市、富陽區政協的關心支持下,靈峰精舍複建項目被列為市政協提案,并被富陽區發改局立項。靈峰精舍複建項目一期投資750萬元,即将動工建設。“在國家大力提倡複興優秀傳統文化和杭州建設世界曆史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下,複建靈峰精舍,打造杭州獨具魅力的傳統文化體驗點,對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裡山鎮黨委書記孫燕青說,以紀念夏震武創辦靈峰精舍100周年為契機,将于今年下半年召開夏震武國際學術研讨會,舉辦祭孔典禮,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喚醒幹部群衆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省、文化自新,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