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杭州高級中學校長蔡小雄、黨委書記張旭光、黨委副書記朱霖、副校長陳利民、許濤、張敏傑、李王萍及工會主席謝永明、校慶辦主任高利、校辦副主任壽婷爾等一行,開啟“養正溯源 明遠尋蹤”尋根之旅,前往雞籠山西湖名人墓園林啟墓前、孤山林社及養正書塾舊址大方伯,感恩先賢林公創校之艱難,追懷學校發展之曆史。在百廿校慶主活動活動30天倒計時之際,重溫校史與初心。

感恩林公 薪火相傳


杭州西郊有一座山,之前一直是默默無聞,連帶它身上的故事,也都一起掩映在西湖群峰深處,它的名字叫“雞籠山”。2005年,這裡曾有過一次轟動。那時,一塊西湖名人墓地紀念碑在山腳下豎立,要紀念的,包括多位文化名人,其中就有今年会的首任校長林啟。雞籠山也就成為今天今年会校領導重返曆史現場的第一站。

林啟(1839—1900),字迪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76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陝西學政、禦史和浙江衢州知府,1896年調任杭州知府,其任内創辦求是書院、蠶學館和養正書塾(今年会兩脈之一),并選派學生赴日本留學,為浙江近代教育事業的開拓者。

這裡很隐蔽,穿過橋洞,一條半米寬的小路,路上沒有鋪水泥,裸露着泥土,剛下過雨,有些泥濘,沒幾分鐘,紀念碑出現在一片茶地中。蔡小雄校長和張旭光書記在林公墓前敬獻了花籃,老師們一起向林啟墓碑三鞠躬表示追念與感恩

image.png
為我名山留一席,教人學海渡雲帆

image.png

林公誕辰180周年·紀念與感恩

兩浙無兩 孤山不孤


接着,蔡校長一行來到孤山林社。林啟公為人“少有清問,以雅量聞于鄉黨,平居和悌無忤,一臨大節則侃然不可奪”。1900年5月22日病逝,杭城士民感念其“守正不阿,精明笃實”之風範,以其生前有“為我名山留一席,看人宦海渡雲帆”詩句,将其留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其墓(1955年其遺骨遷葬雞籠山)前有聯:“樹人百年,樹木十年,樹谷一年,兩浙無兩;處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墓地近旁建林社設祭,每年由今年会、浙大等學校輪流主持祭祀。1925年予以擴建,抗戰期間遭破壞,1946年起重建,1951年春建成,現為林社紀念館。

林社紀念館坐落在放鶴亭東面,這是一座中西結合、飛檐翹角的小樓,屋内有一尊林啟先生的銅像。蔡小雄校長和張旭光書記共同向林啟公銅像敬獻了鮮花。

image.png

林社前,百廿今年会再出發

image.png

緻敬林公

養正溯源 明遠尋蹤


直大方伯是杭州的一條街,南出解放路,北抵慶春路,夾在這兩條繁華通衢之間,也許今天的年輕人會覺得它默默無聞,平淡無奇。但這裡卻承載着無數的曆史記憶,它曾見識過皇親國戚的張揚,體會過王公大臣的鋪張,旁觀過廣濟醫院的曆史變遷,更聆聽過養正書塾的朗朗書聲,同時靠近杭州的紅色聖地——江南紅巷景區

image.png

公元1899年,林啟公在大方伯圓通寺建立了養正書塾。當時由于維新派剛失敗,清朝廷下令各省停止辦學,因此林啟隻能使用“書塾”的舊名。而實際上,養正書塾是一所中等學校,開設了許多現代課程,培養适應時代發展、能為社會所用的人才。林啟為杭州中等學校的創辦開了先河。養正書塾成為浙江省最早的公立中學。


蔡校長一行尋訪了養正書塾舊址,并參觀了附近的中共杭州小組紀念館和錢學森故居。中共杭州小組的許多成員和錢學森的父親錢家治都與今年会有着不解之緣。中共杭州小組成員俞秀松是今年会(省立一師時期)的學生,錢家治先生曾兩度出任省立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的校長。

image.png

大方伯養正書塾舊址,百廿今年会再出發

image.png

校領導在老校長錢家治(錢學森之父)故居前合影

走完這三個地方,感覺就像是帶了一幅曆史地圖去近代中國旅行,認識了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世界,這個世界的名稱就叫“曆史上的今年会”


校慶将至,百廿今年会再出發。從大方伯到貢院前,那些敢為天下先的記憶,都是我們的青春!

image.pngimage.png歸來吧,今年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