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自良(1917- )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50年代他研究蘇聯汽車用鋼40X的代用品,以錳、钼代鉻成功,對我國合金鋼體系的建立起了推動作用;60年代領導研制成功分離鈾同位素用的甲種分離膜,為原子能工業和國防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以後又指導開展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矽材料的品質因素以及高溫超導氧化物中氧的擴散行為和作用的研究,緻力于發展我國高技術材料和材料科學,并培育了大批科技人才。1990年被中國科學院評為優秀研究生導師。
1917年12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浦江縣前吳村。幼年喪父,由母親和兄、姐撫養成人;1926年就讀于浦江縣浦陽小學,1929年畢業後赴杭州入浙江省立第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學初中學習,1932年考入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1935年畢業後,考入北洋大學工學院,先讀礦冶,後轉學航空機械。1939年畢業後,被分配到雲南壘允中央飛機制造廠設計科任設計員。1942年任中央機器廠副工程師。1943年赴美留學,1948年獲美國匹茲堡卡内基理工學院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留院金屬研究所作博士後。1949年,應聘到錫臘丘斯大學材料系任副研究員,主持“軟鋼中阻尼和疲勞”的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于1950年冬,抱着發展中國冶金科技事業的願望,取道香港回國,任唐山北方交通大學冶金系教授。1951年夏,他應聘為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今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員,負責物理冶金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後擔任物理冶金研究室主任、副所長等職,現任該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政協第五、六、七屆常務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
作為材料科學家,吳自良一直緻力于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所急需的關鍵實用材料的研制工作,以及有關材料科學的基礎研究。其研究領域廣泛,涉及金屬、半導體和氧化物超導體等各個方面。40多年來,他和他所指導的研究集體,碩果累累,成績卓著:50年代首創我國低合金鋼材料,制成鈾同位素分離膜(這項成果是榮獲1984年國家創造發明一等獎和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原子彈的突破和武器化”國防專項的覆蓋子項目),對建立我國自己的合金鋼系統起了推動作用;60年代自力更生研制成分離鈾同位素的核心部件甲種分離膜,打破了核壟斷,為我國成功爆炸原子彈作出了重大貢獻;70年代提出和指導了大規模合成電路用矽材料品質因素的研究,取得了多項成果;近年來,吳自良不顧年逾古稀,滿腔熱情地投入高溫超導氧化物中氧的擴散行為的研究,發表了有獨到見解的論文數篇。
吳自良以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風,幾十年如一日、不倦地耕耘在科研第一線,切實為祖國建設作貢獻,而深受大家的尊敬。
鑒于吳自良在材料科學方面的突出貢獻,1980年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改稱院士)。1999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