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伏雄(1913年10月16日--1995年3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蘭溪縣西鄉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29年夏,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聞名國内的浙江省立高級中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于1936年9月畢業,并考取著名植物生态學家李繼侗教授的研究生,經李繼侗先生的推薦,在北京大學張景钺教授的指導下,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終于圓滿地完成“雲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生活史”的研究工作,并順利地通過了碩士論文地答辯。194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應聘在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植物生理室唐佩松教授門下,從事大麥多倍體細胞學的研究。1943年前往美國深造,1946年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9月回國,在上海應聘為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1948年初,由羅宗洛教授推薦,應台灣大學植物系主任李惠林教授的邀請,與殷宏章教授一起,前往台灣大學任客座教授。1951年,在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任職,以極大的熱情緻力于新中國第一個植物形态學研究室的新金年会作,60年代初,為适應學科的發展,王伏雄帶領他的學生又開拓了實驗胚胎學研究的新領域。幾年來,由所内多個學科的專業人員協同作戰,現以獲得多項重要科研成果,其中裸子植物胚胎學和解剖學一項成果,獲1988年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并任生物學部常委。1983-1988年任中國植物學會副事長,1988年當選為理事長。他還是《植物學報》、《中國植物學報》(英文版)以及《植物學名詞大詞典》的主編,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教授。長期從事植物胚胎學、花粉形态學和植物組織培養的研究,特别對裸子植物胚胎學及系統演化方面有系統的研究和見解。在中國首先開創近代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是著名的植物胚胎學家和孢粉學家。培養了大批研究生和專業科學工作者。先後主編了《中國花粉形态》、《松樹形态與結構》、《銀杉》和《植物學名詞解釋》等專著,并主持翻譯出版了《植物胚胎學選集》、《花粉形态與植物分類》、《花粉分析》、《維管植物實驗胚胎發生》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在植物學上的應用》等重要著作,并組織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植物生殖部分)“植物學”,發表了《花粉形态的研究》、《植物胚胎學的回顧與展望》等大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