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昕更(1911年~1939年),原名興根,杭縣良渚(餘杭市良渚鎮)人。民國15年(1926年)畢業于杭州第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學,考入浙江省高級工藝學校藝徒班,以半工半讀學完繪圖專業。民國18年畢業,被聘為西湖博物館自然科學部地質礦産組助理幹事。次年,任繪圖員。民國22年赴孝豐一帶發掘生物化石,采回三葉蟲、貝類、魚類等古生物化石數箱。民國24年代表西湖博物館出席在天津召開的全國地質礦産會議。會後,寫成《浙江地質礦産志》和有關地質礦産論文數篇。民國25年5月,參加發掘杭州古蕩古文化遺址,出土的有孔石斧,因曾在良渚見過,乃于7月回良渚,在枯涸池底撿得石器數件,又在地面發現許多陶器碎片,其中有陶鼎足。11月初,再赴良渚,在棋盤墳進行第一次發掘,出土大批陶器。同年12月和次年3月,又進行第二次及第三次發掘,把發掘範圍由良渚擴及安溪、長命、大陸3個鄉的10餘個村,獲得石器和陶器500餘件。4月,陪同南京中央研究院語言曆史研究所董作賓、梁思永到遺址考察。施昕更對3次發掘的出土文物進行研究整理,在館長董聿茂和同事鐘國儀等協助下,于民國26年春寫就6萬餘字的書稿《良渚》(又稱《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的初步報告》),制圖100餘幅。民國27年秋,《良渚》一書問世,引起國内外學術界矚目。《良渚》一書付印後,迫于生計,到瑞安縣工作。不久,投筆從戎,任縣抗日自衛隊秘書。民國28年5月,病逝于瑞安醫院,葬于瑞安縣西山。經過考古界繼續發掘和研究,這一最早由施昕更等人發現的石器文化,于1959年底被命名為“良渚文化”。
導航控件
貢院校區校址:杭州市鳳起路238号
郵編:310003
聯系電話 :125641355、125641356(總機)
錢江校區校址:@ 本網站版權所有
郵編:310021
聯系電話 :125641358(總機)
郵箱:125641636@219.com
網址:www.hnlqwl.com
125641636@263.com
您是第2880159位訪問今年会網站的人
關注微信公衆号